中欧商会信心调查:国企改革无感 说好的开放市场呢?

中国欧盟商会发布2020年商业信心调查报告,副标题为“在迷雾中前行”,呈现出欧盟企业在全球经济下滑、政局动荡的背景下普遍感到迷茫,而新冠疫情又再雪上加霜。

疫情尤其给汽车产业带来严重冲击

2020年6月10日,北京—中国欧盟商会携手与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共同发布《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20》。

中国欧盟商会调查发现,在疫情爆发以前,在中国经营的欧洲企业在2019年就已经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而且他们认为这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甚至比中美贸易战和全球经济放缓更严重,相当于欧洲企业在中国经营的最大障碍。

中国欧盟商会表示,现在要判断是否看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有点为时过早。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密切相连,中国的经济也不只是会受到中国国内情势影响,也会受到全球情势影响。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代表、全球管委会联席总裁戴璞(Denis Depoux)说:“现在,在有可能爆发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疫情的情况下,就算中国国内的情况非常好,供应链以及需求都仍然有可能受到影响。”

此外,据调查显示,运输、物流配送、汽车、化工和石油 企业在 2019 年已经是降幅最大的产业,而这些行业目前受到疫情的打击又是最为严重。尤其是汽车这种拥有许多零件、特别倚赖全球分工的产业,受到的冲击格外严重: 报告引用德国汽车行业协会在 3 月进行的第二次调查发现,随着疫情从中国扩展到欧洲,全球汽车供应链依然处于瘫痪状态。由于许多在欧洲的汽车制造企业关闭工厂,生产几乎完全停止,中国汽车生产的重启速度不如预期。

国有企业改革无感

针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在2020年,政府将以牺牲私营企业–不论是不是外籍企业—为代价,来让国有企业获取新的发展机遇。认同此猜测的受访企业同比增长7%。在全球疫情爆发的不稳定环境下,政府愈发将国有企业作为实现经济稳定的保证和支柱。

商会在声明中将中国国有企业在经济中扮演特殊角色的现象称为“一个经济,两种系统”: 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市场力量越来越大,政府所采取的现代监管机制也更贴近国际标准;可另一方面,经济的关键领域仍由国有企业巨头把控,一些私营企业被束缚,或甚至被迫退出市场。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夏澜(Charlotte Roule)强调: “国有企业所导致的市场扭曲情况必须被有意义的改善。”她强调,在疫情之下,国有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可能进一步扩大,因为在动荡时期,政 府视国企为作稳定之源,因而导致更多本应流向民营企业的资源流向国有企业。

说好的加大开放市场呢?

记者会上,各区商会代表包括北京、南京、上海、沈阳、天津、中西部与南部代表不约而同表示,提高透明度、增加对话与沟通是他们期盼的重要事项。

当询问欧洲企业“在中国内地经营面临的三大监管问题是什么?”模糊不明的法律法规、不可预测的立法以及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是最多人选择的回答。

商会区域代表在分享与企业主对话的情况时,呈现了各地欧洲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因难以进入市场而遭遇挫折感,并且期望中国当局在实施政策之前能够更好的与企业对话、咨询。

报告显示,虽然中国自2019年7月颁布实施最新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 面清单)》以及自由贸易区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但大多数受访者并未明显感受到市场准入有所改善,同意其行业的市场准入有所改善的受访者比例只比去年增加1%。金融服务和环保等行业属于例外,这两个行业从近期的政策放宽中受益最大,感受到市场开放的比例分别为 64% 和 59%。

但是各区域商会代表也表示,值得庆幸的是,商会仍然能够扮演企业与中国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协助传达企业的意见。南京商会主席韦伯(Bernard Weber)说,有企业对商会的功能表达感谢,但是仍然希望中国政府更加透明,提高欧洲企业参与政策研拟的讨论过程。

推荐阅读